在程式設計中,**序列化(Serialization)和反序列化(Deserialization)**是兩個常見的概念,主要與資料的轉換和儲存有關。
簡單來說,這兩個過程是資料在不同形式之間轉換的過程。
序列化是將資料結構或物件狀態轉換為可以儲存或傳輸的格式,通常是二進制或字串格式。
這個過程使得物件可以被儲存在檔案中、傳輸到網路上、或儲存在資料庫中,
且能夠在未來再進行反序列化(還原)以恢復成原來的物件。
簡單的例子:
假設你有一個 Python 字典 {"name": "Alice", "age": 30},你想將它寫入文件中,
或者將它發送到網路上,你需要將它「序列化」成某種格式(如 JSON 或 Pickle 格式)。
在這種情況下,序列化就是將 Python 物件轉換為字串或二進制格式,以便進行儲存或傳輸。
在 Python 中,常用的序列化格式包括:
反序列化是序列化的反向過程,將儲存或傳輸過來的資料恢復為原來的物件或資料結構。也就是說,將二進制或字串格式的資料轉換回程式可以處理的物件。
簡單的例子:
假設你有一個序列化後的資料(例如 JSON 格式的字串)'{"name": "Alice", "age": 30}',你想將它轉換回 Python 字典物件,這時候就需要進行反序列化。
在 Python 中,常用的反序列化方式包括:
import json
# 物件
person = {"name": "Alice", "age": 30}
# 序列化: 將 Python 字典轉換為 JSON 格式的字串
json_data = json.dumps(person)
print("Serialized data:", json_data)
# 反序列化: 將 JSON 格式的字串轉換回 Python 字典
person_object = json.loads(json_data)
print("Deserialized data:", person_object)
在這個例子中:
import pickle
# 物件
person = {"name": "Alice", "age": 30}
# 序列化: 將 Python 物件轉換為二進制格式
with open("person.pkl", "wb") as file:
pickle.dump(person, file)
# 反序列化: 從檔案中讀取二進制格式並轉換回 Python 物件
with open("person.pkl", "rb") as file:
loaded_person = pickle.load(file)
print("Deserialized data:", loaded_person)
在這個例子中:
儲存和傳輸資料:
透過序列化,可以將複雜的資料結構(例如 Python 物件、字典、列表等)轉換為便於儲存或傳輸的格式。反序列化則可以將其轉換回原本的格式,讓程式能夠繼續處理這些資料。
Web API 與資料交換:
網頁應用程序、API、微服務等經常使用 JSON 來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資料,以便於在不同的系統之間進行資料交換。
儲存 Python 物件:
在 Python 中,你可以使用 Pickle 模組來將物件儲存到磁碟上(例如:保存模型、訓練資料、程式狀態等),並在需要時反序列化回來。
避免資料丟失:
透過序列化,你可以保證資料在傳輸或儲存過程中不會丟失或改變,並且能夠以一致的方式還原。
序列化是將資料結構或物件轉換為可以儲存或傳輸的格式(如字串或二進制)。
反序列化是將這些格式轉換回原來的資料結構或物件。
這些技術對於資料儲存、網路資料傳輸和跨平台應用程式的開發至關重要。